5万日元等于多少人民币 高清

评分:
9.0 推荐

分类: 记录片 1999

导演: 尤里斯·伊文思

剧情介绍

  简介:
  在世界电影史上,尤里斯·伊文思被称为纪录电影的先驱,与美国的罗伯特·弗拉哈迪、英国的约翰·格里尔逊和苏联的吉加·维尔托夫并称为四大纪录电影之父,与其他三位不同的是,伊文思的创作生涯最长,在长达60余年的创作生涯中拍摄了60余部影片,一部寻找失落青春的诗意纪录《塞纳河》曾使他获得1957年的戛纳金棕榈大奖。
  中国的抗战不仅掀起了中国电影人的创作热情,也吸引了国外电影大师的镜头。上世纪30年代末,多位国外记录片导演来华摄制影片,他们中最杰出的代表就是尤里斯·伊文思。伊文思1938年在中国拍摄的《四万万人民》不仅是他电影生涯的代表作,也是他与中国维持50年的情谊的开端。从抗战开始,在不同的年代,他用自己的镜头纪录下了不同的中国。
  外国人来华拍纪录片的历史,最早大约可以追溯到电影诞生的那几年。1896年,卢米艾尔兄弟派出了数百名摄影师奔赴世界各地拍片,其中一些摄影师就曾来华拍片。此后,美国人、意大利人、苏联人、瑞典人都曾经把镜头对准过中国,但多是风光片及风土人情、文物考古、民居民俗的纪录,直到战争的悄然到来。1935年,在燕京大学任教的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用一台十六毫米手摇摄影机拍下了“一二·九”学生运动的场面,今天已成为珍贵的历史资料。
  1938年,尤里斯·伊文思来了,这个“飞翔的荷兰人”飞到了中国,与他同行的还有我最崇拜的战地摄影师罗伯特·卡帕。在1936年,两个勇敢的人在西班牙内战爆发之际,把摄影机和照相机的镜头对准了这片燃烧的土地,伊文思拍摄了广受赞誉的纪录片《西班牙土地》,而卡帕也因拍摄《共和军之死》的照片一举成名。 “纪录”拥有了出生入死的刚毅血性。从此,“什么地方燃烧,就去什么地方拍摄”被奉为摄影师的职责。西班牙内战是西方前线,而中国战场则被称为是反法西斯斗争的东方前线,从西方前线远涉到东方前线,伊文思和卡帕在中国拍摄的珍贵图像仿佛西班牙影像的回音。
  1938年4月初,在抵达中国不久,二人便拍摄了“台儿庄战役”,那是值得庆贺的第一场正面击溃日军的胜利,伊文思和卡帕要求上前线拍摄,最终未能拍到决战的场面,因为他们是外国人,没人敢为他们的生命承担风险,但他们还是抓住机会在台儿庄附近的小树林中拍摄了这场战斗。伊文思回忆说:“我不是一个作家,我通过画面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我一定要表达死亡对我意味着什么,不仅仅是拍几个尸体,而是拍摄整个一段,死亡牵连到的往往是许多人。我触到了中国,中国也触到了我,我拍了战争,拍了一个在战争中瓦解,又在战火中形成的国家,我看到了勇敢!”
  纪录这场战争的《四万万人民》成为了关于中国抗日战争的真实写照,并且起到了声援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的积极作用,这些影像成为后来中国抗战影片的重要素材。而卡帕生平最有力度的照片,就是他拍摄的遭日军空袭后的劫难场面。
  正如卡帕那句永远的名言:“如果你照片拍得不够好,因为你离得不够近”。1954年,卡帕在越南战场触雷身亡,如一个不参与杀戮的斗牛士般身着光彩耀目的斗牛士装束轰然倒下,而伊文思继续潜行在战火中。
  伊文思的冒险不是赌徒的博彩,也不是亡命徒般的轻生,而是为激情所贯注,为信仰所战斗的勇气。在中国抗日战场上,在越南抗美的丛林中,在古巴剿匪的追击中,甚至在70岁高龄,依然在战火中拍摄。这个“飞翔的荷兰人”被祖国放逐,却四次来中国,他称中国是收养他的“第二故乡”,他爱这里的人民。
  红色电影的开端——延安电影团
  伊文思在临走之前,秘密地把一台埃摩摄影机交给了一位左翼影人吴印咸,这位吴印咸后来被称为共和国摄影艺术的拓荒者。1938年秋,吴印咸和袁牧之两人带着这台摄影机和从香港购得的全套电影器材到达延安,在八路军总政治部下成立了“延安电影团”。
  最初电影团只有6个人,有电影工作经验的仅有3个。1938年10月1日,电影团开拍了自己的第一部作品,记录片《延安与八路军》。1940年袁牧之将完成的影片底片带到苏联,没想到正好苏德战争爆发,没能在苏联印出拷贝送回国内放映。进入40年代后,电影团拍摄了多部新闻短片,在根据地露天放映。

评论:

  • 汤梦秋 1小时前 :

    之前看盗摄版从头哭到尾 今天再看官摄反而有点看不进去了(虽然曲子一响还是会哭)可能对我来说是一次性用的煽情片子…

  • 示望慕 8小时前 :

    好欢乐啊,贝蒂最后的表情笑死我了。上次看的这么开心还是《登堂入室》呢哈哈哈哈哈哈哈

  • 石端敏 8小时前 :

    这个电影让我觉得尴尬,看不下去,如果是写成小说,我会非常想看。

  • 杨松月 9小时前 :

    这无疑是一部充满勇气和突破性的电影——从话题到表现方式。尽管剧情走向和故事结局难免有着过分戏剧化的色彩,但通过艾玛·汤普森前后衣着、姿态、肢体语言的细腻变化,仍然极具说服力。非常棒的女性主义题材和准舞台剧佳作。

  • 轩骏 4小时前 :

    小而固定的空间,两个陌生男女由性爱进入到情感,这两个都是极度私密的领域,主要依靠对白和表演,结构上以男女的关系变化为主线,完整的四次会面,从第一次的紧绷到逐渐展开,表象的性爱被隐藏,展开的是内心。两个陌生的男女开始的性爱任务,其中一个很年轻,一个至暮年,明明可以发展出很多戏剧故事,但偏偏任何强情节都没有,只在房间里不断对话,说很多看似无关紧要的事情,观察身体,而这竟让我看下去了,这样的叙事让我感到好奇,也让我思考其中核心是什么?

  • 长珍丽 9小时前 :

    太棒了!演技全程在线,当对情感状态和人物心理不甚理解时,剧情表现会一次次让你感到意外和牛逼,多理想主义的关系,多感人的交流,我们都需要对自己进行回顾和突破,最好的自己可能是自己想象不到的模样

  • 郝碧巧 8小时前 :

    好喜欢。去追求浮于现实之上的一切,fantasy,pleasure,而不是执着于现实的泥沼。

  • 桂梦易 4小时前 :

    真太好了。开始是笑不活,没想到看到后面会感动到哭。敬你每一次自我审视与蜕变。

  • 贾碧莹 1小时前 :

    原以为还是老生常谈的话题,没想到戏剧张力十足,立意比同题材高很多,Emma Tompson给我太多惊叹,小鲜肉固然可口,学会自己满足自己才是王道。

  • 苏安民 8小时前 :

    天降圣鸭!衰老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老了没钱请鸭,所以,女人,趁着年轻多多挣钱吧。

  • 祁锦昌 1小时前 :

    好精彩的剧作推进!看得我好几次热泪盈眶,到最后直接泪流不止。这样的剧作应该已在我的脑海里预演过千万遍,但这是第一次被做得如此系统与完整。这部性喜剧,相比起其他任何的性题材,显得那么的单纯与真诚。这不仅关于性,还关于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尊重、理解和文明。当Emma最后像是喊口号一样地说出“pleasure is a wonderful thing,it's something we should all have”时,我觉得感动得不得了。我们把羞耻建立在爱人对你的爱抚、亲吻与倾听之上,用罪恶去捆绑原始的欢愉。我觉得或许当有一天我们选择去原谅自己的原罪,那才是我向往的人类文明的彼端。

  • 汲飞莲 2小时前 :

    这是疫情前最后一张票,也是疫情来临第一场被取消的票。

  • 璇涵 5小时前 :

    看梗概就知道会演什么的电影。女性总在渴望亲密关系。她太孤独了,想找人聊天。

  • 钊国安 6小时前 :

    一个禁忌的话题,两个善良敏感的人。女性困境(不止是老年)、成为母亲的羁绊、正在衰老的身体不断提醒着女主要在有限时间里遵从内心的活着。从下单性服务却拧巴退缩,Nancy与Leo诉说着彼此的经历,互相取笑对方糟糕的母子关系、以及那些人生中的期盼与遗憾,两个角色的关系一直不断的流动。影片最后,终于达到高潮的Nancy看着镜中已不再曼妙的身姿,终于放下了不安和拧巴,此时此刻她的眼睛里有光。

  • 肥香薇 2小时前 :

    find you pleasure and enjoy it❤️

  • 藤孤菱 5小时前 :

    第二天才反应过来 这部片子前90%就只有两个演员 最后几分钟才出现了第3个演员 在看完影片的那个夜晚我完全忘记了这世上其他男人的存在

  • 辞树 1小时前 :

    弥补去年被退票的现场,挑在911二十周年上线也很合时宜,主题嘛,来自陌生人的最大善意

  • 曲听云 5小时前 :

    喜气洋洋喝碗911美国鸡汤。价值观不完全认同,因为立场差异很大,客观讲是好剧,因为我是客观立场。

  • 都蕴和 6小时前 :

    通过CFA看到了苦难面前人们不计一切的互帮互助,也在这两年看到了数以万计这样的例子,不管怎样,“永葆热爱,永怀善良,永远温柔”仍然是我们面对残酷最好的武器。

  • 雪莲 1小时前 :

    层次非常丰富的百老汇舞台剧,大到人道主义,小到个人友情、爱情;从种族问题讲到女性、LGBT群体的社会接纳;有生离死别,也有相遇重逢。正如剧中所唱,一些东西失去了,另一些被建立起来了。整部剧的基调是自由主义式的,或许这才是正确对抗恐怖主义的途径。用融合代替隔离,用积极代替阴郁,用好好生活代替暴力反应。(观影时间:2021年10月6日;自评:8.3;推荐指数:★★★★★)

加载中...

Copyright © 2015-2023 All Rights Reserved